赛鸽界都在偷偷学的养殖秘籍:遗传、环境、营养全解析
文/赛鸽小诸葛
一、遗传因素:赛鸽性能的内在密码
在赛鸽的世界里,遗传因素宛如一把神秘的钥匙,开启了不同品种赛鸽性能各异的大门。遗传信息的多样性,使得每一只赛鸽都如同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拥有着自己独特的运动天赋。
这也导致了许多赛鸽养殖者,为了在比赛中拔得头筹,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四处寻觅品种优良的赛鸽,却在不经意间,忽视了饲养管理这一重要环节。
但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加斯达(Gazda)等科研人员,运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转录组学相关技术,深入到赛鸽的分子世界,试图揭开赛鸽运动性能差异背后的神秘面纱。
研究结果令人惊讶,原来,在基因组水平上,不同品种赛鸽的运动性能差异,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就拿对神经-肌肉反射弧影响较大的CASK基因型频率来说,在各个品种中,其差异并不明显。除了那些经过高度培育的专门化品种(系),想要找到影响赛鸽运动性能与认巢能力的主效基因,简直如同大海捞针。
而在转录组学的研究中,我们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同品种赛鸽的基因表达量,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这意味着,大多数赛鸽运动性能的差异,或许是由调控导致基因表达量不一致所引起的。
也就是说,赛鸽能够快速飞行、拥有长时间耐力以及准确导航的一系列神奇能力,并非由少数几个基因位点作为主效基因决定,而是受到多个基因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基因调控的深刻影响。
这一发现,让我们看到了赛鸽与赛马等大型动物的显著区别。虽然赛鸽品种之间存在差异,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来有效提升赛鸽的运动性能。
这也告诉赛鸽养殖者们,不必过于执着于提升品种纯度等问题,将其作为改善赛鸽运动性能的唯一方向。其实,改善赛鸽的饲养环境,提升它们的健康度,利用合理的营养方案,通过环境与基因的相互作用,影响基因表达,同样是提升赛鸽性能的重要途径。
二、生长环境:赛鸽健康的摇篮
对于赛鸽而言,优越的生长环境,就如同温暖的摇篮,是它们健康成长的基石。在众多环境因素中,温度、湿度、饲养密度、光照等,都如同一个个精密的旋钮,调节着赛鸽的生长与发育。
一般来说,鸽的最适温度在20-30℃之间。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我们就需要像贴心的守护者一样,根据情况为赛鸽适当保暖或者通风。
你看,当赛鸽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它们会难受地两翅上翘,呼吸变得急促,饮水量也会显著上升。情况严重时,它们甚至会活动量减少,呆呆地站立着,眼结膜、口腔发绀,直至昏迷死亡。而长期处于低温条件下,鸽子同样会面临生命危险。
虽然单纯研究湿度对赛鸽影响的相关报道并不多,但我们可以从其他禽类经济动物的研究成果中,间接感受到合理湿度对赛鸽的重要性。比如周莹在对肉鸡的研究中发现,在偏热环境下,不同湿度会对肉鸡产生不同的影响。
高湿与低湿环境,都能干扰禽类体内的温度平衡、酸碱平衡以及相关性能。而且,偏离最适湿度(65%)越远,负面影响就越严重。不仅如此,当湿度不适宜时,禽体内的代谢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
在比赛时期,我们要格外关注赛鸽的活动空间。一般来说,每羽赛鸽的活动空间不应低于4m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它们有充足的空间舒展身体,自由活动。
饲养密度过大,会导致赛鸽健康下降、性能受损,这是所有经济动物养殖中都可能面临的问题。但饲养密度过低,也会引起赛鸽反应强烈,运动性能下降。所以,把握好饲养密度这个度,至关重要。
光,对于鸟类来说,有着神奇的魔力。它通过眼球内的光受体——视网膜节细胞,将信号传递到视觉中枢,或者被下丘脑光受体感知,进而转化为生物信号,影响鸟类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生殖功能和行为活动。
鸟类拥有着比人类更为优越的视觉技能,它们可见光谱范围更广,能够区分不同的颜色。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光照强度与光色,就如同为赛鸽开启了一扇通往健康与高性能的大门,可以有效提高赛鸽的性能和健康程度。
在鸽子养殖的硬件设施方面,也有诸多讲究。有研究者认为,鸽舍必须利于赛鸽归巢,选址要根据比赛路线精心确定。周围视野要开阔,有明显的标志物,且不能有阻碍视野的高大建筑和高压线。
鸽舍要向阳、通风、干燥,在生长时期,赛鸽的饲养密度宜控制在5羽/m²。对赛鸽进行分棚饲养,有助于提高它们的健康度。鸽舍内还需要配备标准的巢房、栖架、活络门、运动场等设施,同时,要时刻警惕黄鼠狼、猫、蛇等动物的侵扰,为赛鸽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
三、赛鸽疾病防治:守护赛鸽健康的防线
随着鸽子养殖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各类危害赛鸽健康的疾病,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敌人,不断涌现。当赛鸽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这些病原体便会乘虚而入,使得鸽子进一步发展为多种疾病综合征,甚至夺走它们的生命。
以新城疫与鸽痘这两种常见疾病为例,新城疫堪称赛鸽健康的“头号杀手”,它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在家禽中也时有出现。病毒就像狡猾的“小恶魔”,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器材等,与健康赛鸽接触,从而使其致病。
饲养人员接触病鸽后,衣物上残留的分泌物,也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帮凶”,让健康赛鸽感染上疾病。感染新城疫的赛鸽,会出现严重的水样腹泻,粪便呈黄绿色,精神萎靡不振,羽毛松乱,呼吸急促且困难,采食量显著下降,饮水量剧增。
它们的眼球和结膜可见炎症,鼻孔偶尔还会出现分泌物。少数病鸽会出现单侧翅膀和腿部麻痹,伴有痉挛、颈部僵直、头向后仰等症状,无法飞行。还有少部分病鸽,表面看起来正常,但飞行时却难以自控,根本无法完成归巢任务。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新城疫相关疫苗产品的开发已经非常成熟,我们可以通过接种疫苗,为赛鸽筑起一道坚固的免疫防线,有效预防这种疾病。
而鸽痘,主要由水痘病毒引起,它就像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小麻烦”,在秋冬季较为常见。鸽痘通常出现在赛鸽没有羽毛覆盖的部位,如肛门、鸽嘴、咽喉等。
一般情况下,鸽痘对赛鸽的生命威胁不大,但如果感染严重,比如外皮型加上黏膜型,就会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受阻,导致赛鸽呼吸困难、摄食困难,进而出现营养不良甚至死亡的情况。
此外,如果鸽痘存在于眼睑、鼻子、喙等部位,还可能造成赛鸽视线受阻、鼻部受损、喙部折断等问题。所以,对于鸽痘,我们要秉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一旦发现,应及时刮除,然后在伤口涂抹碘酊、硫磺膏等药物,并注重维生素的补充,避免因水痘扩大而影响赛鸽的性能。
四、赛鸽营养方案:赛鸽成长的能量源泉
在动物养殖业中,赛鸽被归类为特种经济禽类,但目前,它还没有统一的营养标准。不过,关于赛鸽营养方面的研究成果却不少,我们可以从中适当参考,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吕夕超的研究就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了赛鸽营养的部分道路。他研究了不同浓度能量(11.9、12.1、12.3MJ/kg)和不同浓度蛋白质水平(14.5%、15.5%、16.5%)构成的9组不同组合,对赛鸽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如果生长期的赛鸽在56日龄需要上市,那么推荐的能量与蛋白水平分别为12.1MJ/kg、15.5%;若需要将赛鸽留作种用,则日粮中的能量浓度与蛋白质浓度推荐为12.3MJ/kg、15.5%。
而吴曼等人的研究,又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他们对赛鸽粗蛋白质的需要量进行了深入探究,推荐量比吕夕超的更高。在研究中,他们采用13%、15%两个浓度蛋白质制成颗粒饲料,观察公母赛鸽对营养素的利用情况。
结果发现,公母赛鸽采食15%浓度粗蛋白质时,各项指标均高于13%浓度试验组。这表明,提高粗蛋白质含量,有利于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而且,在高蛋白质水平下,母鸽对于粗脂肪的利用率高于公鸽,而在其他营养指标方面,公母赛鸽并无明显差异。
造成吴曼与吕夕超对于蛋白质水平推荐量不同的原因,可能在于吴曼使用的是颗粒料。颗粒料在生产过程中,经过高温、膨化等处理,降低了饲料原料中抗营养因子等其他负面因素的影响。
卡沙巴(Khashaba)等研究者,则将目光聚焦在了赛鸽维生素与矿物质的需要量上。他们首先将维生素与矿物质进行预混合,用CaCO作为载体制成3kg规格的产品。
以15.65%粗蛋白质含量和2752kcal/kg(ME)的能量浓度为标准,分别在赛鸽日粮中添加1、2、3、4、5kg/t比例的上述预混剂,观察5组试验组赛鸽的性能。研究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4kg或5kg上述维生素与微量元素预混剂时,赛鸽的综合性能比其他组有显著提高,推荐的经济添加量为4kg/t。
合理的日粮配制,是赛鸽生长、繁殖的根基。但对于处于竞赛阶段的鸽子,我们还应当格外注重营养素的额外补充。Vargová等研究者认为,赛鸽在比赛或训练阶段,体内的氧化反应会对它们的健康与体力恢复产生极大影响。
因此,他们设计在赛鸽饮水中额外添加300g/L,且日粮中以亚硒酸钠的形式额外补充Se(0.3mg/kg),持续60天。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体内的谷丙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肌酸激酶活性有显著上升。
施滕策尔(Stenzel)等研究者指出,维生素D的合理应用,对赛鸽的健康发育和运动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维生素D影响钙的吸收与利用,与骨骼的正常发育息息相关。如果维生素D不足,会导致赛鸽生长迟滞、运动性能下降,甚至难以站立。
在赛鸽养殖中,我们关注的重点始终是赛鸽的健康与运动性能,而比赛阶段对营养素的补充,目的也是为了维持赛鸽的健康和体能恢复。在动物日粮中,矿物质的价格相对维生素来说,并不昂贵,所以在制定配方时,我们通常会添加充足的矿物质,以确保赛鸽不会缺乏。
虽然鸽没有具体的营养标准,但我们可以参考鸡等禽类的标准,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由于赛鸽的经济性状与鸡等禽类有所不同,因此,更多的研究者对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维生素C、E和保证骨骼正常发育的维生素D,进行了深入研究。近十年来,关于其他维生素在赛鸽运动与生长发育期间需要额外增加的报道相对较少。
五、展望:赛鸽产业的未来之光
如今,赛鸽产业正以蓬勃的姿态,在养殖行业中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食用与比赛用鸽的饲养管理及相关设施要求,并不完全相同。
目前,我国暂无统一的行业标准,不过,已经有部分科学家在赛鸽养殖领域,进行了大量扎实的基础研究,从事鸽子养殖的一线工作人员,也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们宝贵的养殖经验。
未来,赛鸽产业要想更上一层楼,还需要我们秉持科学、规范的态度,不断探索与创新。当下,我们可以综合国内外的基础研究成果,加以改进,提出更加优化的赛鸽饲养方案。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赛鸽产业必将在科学的引领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