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 退休老鸽友的实战养鸽经

2025-08-19 06:10:44.0   (2067次)  作者:经验鸽

铁钢一山鸽舍徐鹏,是一位有着超过40年鸽龄的老鸽友。八九十年代他就重金买回大量欧洲赛鸽训养、竞翔的珍贵录像带,潜心研习欧洲的前沿理念和实操精髓。这不仅提升了他的赛鸽素养,也为他开辟了国际赛鸽的视野——2019年获得泰国芭提雅公棚决赛殿军。他认为找一个好的平台去比赛,是养好鸽子的一大关键。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赛鸽名家的养鸽经。(@央视网信鸽)

赛鸽按年龄分级别,可以分成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如果有要退休的或者没退休的老年人,想圆年轻时候的赛鸽梦、正确的养赛鸽,我养鸽50年,可以给予帮助。现在工棚这么多,咱们老年组打打公棚娱乐娱乐,入个围95%的把握还是有的。

鸽舍为什么叫铁钢一山?

我创业完以后开始认真地研究鸽子,2013年我们写了个字号,“一山”就是这么来的。对于我来说有纪念意义。我养鸽子有40多年了,那时候我们养鸽子。奖金就是点粮食啊,小米什么的,就挺激动。那时候我还小,不够参赛资格。我是拿父亲的会员证参赛。

那时候的鸽子飞好了飞坏了都是蒙圈。飞好了都不知道怎么飞的。就是人家叔叔给的鸽子可能好就飞好了。大家都是那种水准。到这个八六年亚运会期间,我们养鸽子的水平就提高了。有一年鸽子的腿折了,500公里很吃力地就飞回来了。我们都很惊讶,给心疼坏了。但当时它能回来那种激动的心情,我现在还记得。比现在得冠军的心情都不一样。

年轻的时候前前后后弃养过好几次,都是没条件必须得放弃。到了2013年,我开始踏心养鸽子了。这个期间我养鸽子,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因为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走了很多弯路,对赛鸽的理解又不一样了。正好大环境也在变化。这个时候选品种和鸽棚,都跟以前不一样。

我在这之前,看了好多进口的资料带子,像胡本、詹森养鸽子各个方面的环节、鸽棚的建设,都一一看过。所以对于这些东西呢,心里头就有数了。这期间启发了我好多,我有信心能建一个好鸽棚、养出一只健康的赛鸽。到今天也是一样,每一天都在学习。

是赛鸽的什么魅力让你坚持这么多年?

一只鸽子,能从遥远的东方飞到踏板上的瞬间是很让人激动的,个中滋味只有养鸽人能体会。那时候鸽子质量跟现在鸽子质量不一样。那时候500公里能两点钟回来,都算挺快的了。

当初我们飞千公里,三天能见鸽子已经非常棒了。最起码三个晚上吧,你就是躺炕上想着这鸽子的事儿。所以千公里盼了好几天,再看到鸽子回来呀那种心情真的很不同。鸽子落到踏板上的那一瞬间是非常激动的。我19年在泰国比赛,那个恶劣天气,从放飞出笼,到中间到家全都是雨,那鸽子能回来就是开心。但也不可能像以前那种心脏噔当乱跳了,因为沉淀了这么多年。

很多人养鸽子跟童年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我也是这样。因为当时在胡同里边家家户户基本都养鸽子,耳濡目染。童年养鸽的时候,要是能有一个鸡蛋箱子当鸽子窝,已经很开心了。就搁在床底下,咕噜咕噜的。然后配对儿、孵化呀,都在那儿。平房本身就那么点地儿,然后还搁到铺底下,就喜好到那种程度。

你养鸽这么多年,投资与回报成正比吗?

赛鸽有三类人,一个是职业的,一个是赛鸽人,还有就是纯爱好、娱乐。我不是职业赛鸽人,所以并不考虑这些。我们养鸽人琢磨的事情就是——鸽子能不能回来,能不能在第一梯队里飞?再根据自个儿的经济条件,来决定所参赛平台的级别。如果是职业赛鸽人,就一定要把利润搁到第一位了,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可纠结的。

现在年轻人养鸽子,一定要给自个儿先定位。像我这岁数了,去各大平台的机会一天比一天少,所以我就是珍惜时间吧。我能去一线的平台去比赛,已经非常开心了。

我们早期养鸽子的时候,信息没有这么发达,引种是非常的困难的。我十几岁的时候,各个省市开始有一些中华信鸽杂志,我们就绞尽脑汁儿去买。然后交流的地方就是鸽子市,你比如说北京那时候的龙潭湖、黄村呀,然后大家去那儿交流。这在日本的协会制度是,我获得冠军了以后,鸽子要留在鸽会。然后鸽会把这个鸽子重新配对,生了小鸽子再卖给鸽友。

当时咱们国内还没有这样。以前都是鸽主自己去交流,比如这个会员在协会飞了高位,就直接去他家里边引种。因为高位的奖鸽飞回来的也挺不易的,一般人也不爱卖,不是花钱就能买的。不像现在改革开放以后,外国什么样儿、中国什么样儿,我们心里都很明白。

什么时候开始引进国外的鸽子?

98年左右,那时候就开始有国外的鸽子了。第一次外国人来到北京,在石景山体育馆,举办展会那一年。头天是爱亚卡普的拍卖会,第二天是来了一些国外的展鸽,像什么胡本、西夫托伊、赫伯特,还有台湾的,那时候鸽子的质量也挺高的。第一次面对面、近距离的去看国外的鸽子,算开了眼了,那时候挺开心的。但是也感觉咱们跟人家的有差距了,差距很大。

玩鸽子要想成功,你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

还是血统,有那一滴血是最快的捷径。我引进了小迪迪之后,感觉差距慢慢缩小。为什么我有勇气去国外比赛?首先就是,我们拿的是世界级的大品牌。另外就是,找一个好的平台去比赛。到大的平台上去比赛,你的自信心一下就全有了。不然你自个儿拿鸽子在窝里弄半天,没用。

养鸽40年呢,每一次鸽子从那么远飞回来落到平台上,我的心情都是那么激动。只是经过沉淀,表露的不一样了,但我依旧每天在学习。

以前不知道风向,不知道气流,现在各方面知识更发达了,所以必须得跟得上队伍,你才能在那儿呢。所以对知识的渴求比以前还要大了。

赛鸽翻山越海,不确定的因素那么大。鸽子飞回来需要种养训不说,关键是每一个血统的过硬,这就是我们对鸽子的追求。

养鸽有没有踩过坑?

硬要说的话,就是买回来鸽子没发挥。那不是一只两只,就是现在也如此。当然鸽子是很复杂的,因为你看不见摸不着嘛,一只鸽子谁能去保你飞呀?所以我们都习以为常了。如果觉得不适合,该转让的转让,该处理的处理,就这么简单,别又不舍得花了多少多少钱,跟那个都不挨着。

你说我拿来花了100万,跟我花了10块钱买只鸽子,那10块钱的发挥了,100万的没发挥,那你说怎么办?所以这东西很难控制。

养鸽40多年了,国内哪个名家的理念对你影响是最大的?

天津的邓文敏老师,确实是从技术含量里头我挺认可的。他有一句话——有一不养二。就是——如果我有一只最好的鸽子,绝对不会养第二只。这句话我记在心里,但做得不是特别好。为什么呢?因为赛鸽是有偏见的,我喜欢这羽鸽子,就没有把它给淘汰。其实按照标准可以淘汰。

但是慢慢我也释怀了。人家职业鸽手付出那么多,每天恨不得睡那鸽舍里头,还有输的时候,我根本就没法儿比。现在年轻的职业赛鸽人,每天恨不得睡这鸽子窝,所以咱们只是一赛鸽人。


文章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