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鸽友的幼鸽有强烈的飞行愿望,撞笼不断,但放出后飞没几分钟就乱落,这是一个非常典型且令很多鸽友头疼的问题。幼鸽“撞笼愿飞”但“放出乱落”,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生理欲望(想飞)和心理成熟度/体质(能飞、会飞)不匹配。处理这个问题需要耐心和一套组合拳,不能心急。以下是详细的处理步骤和原因分析:
一、核心原因分析:
1、体质不足(最常见原因):幼鸽骨骼、肌肉、心肺功能还未达到长时间家飞的要求。它们以为自己能飞很久,但飞出几分钟后体力迅速下降,感到疲惫,只能选择乱落休息。
2、定向能力差:幼鸽对鸽舍的归属感和定向定位能力不强。飞出去后,一旦鸽群散开或受惊吓(如遇到大鸟),它们容易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准确路线,慌不择路就落下了。
3、不良习惯的养成:有一次就有第二次。只要幼鸽成功乱落并休息过,它就尝到了“甜头”,知道了“偷懒”的办法,这个坏习惯会迅速传染给鸽群的其他幼鸽。
4、应激或健康问题:有时体内寄生虫、呼吸道问题等会导致幼鸽容易疲劳,无法持续飞行。
二、系统性解决方案(请按顺序操作)
第一阶段:禁飞期(持续约1-2周)目标是增强体质,建立对鸽舍的依赖感,打破乱落习惯。
1、立即禁飞:停止一切形式的家飞训练。将所有鸽子关在棚里,包括活络门也要关闭,彻底杜绝它们出棚的机会。这点至关重要!必须彻底打断它们“飞累就乱落”的恶性循环和记忆。
2、调整饲养管理(关键步骤):
“饥荒”原则:在禁飞期间,不要整天食槽里都有粮食。每天只喂食两次,且要定时定量。控食方法:喂食时,吹响固定的信号(如口哨、摇食罐),召唤它们进食。看到有鸽子吃饱开始喝水时,立即将食槽拿走。让它们保持七分饱的状态。
效果:这样做会让鸽子对食物产生渴望,并将“哨声”与“食物”紧密联系起来,极大地增强它们对鸽舍的归属感和依赖性。当它们以后在外飞行时,会为了赶紧回来吃饭而不敢在外逗留。
3、健康检查:利用禁飞期,检查幼鸽的整体健康。重点观察粪便是否成型,口腔是否干净,有无呼吸异响等。必要时可以做一次系统的驱虫(体内外)和呼吸道清理。健康的身体是训练的基础。
第二阶段:恢复性训练期(禁飞期结束后)目标是循序渐进地锻炼体能,巩固归巢欲望。
1、“站棚”训练:
在天气好的早晨和傍晚,打开跳笼门,让鸽子只能站在跳台上向外张望,熟悉周围环境,但不能起飞(因为它们被关着)。每次持续30分钟到1小时。这能继续增强它们急于出飞的欲望,同时巩固对鸽舍周边环境的记忆。
2、短时间、强制性的家飞:选择鸽子最饥饿的时候进行家飞,通常是清晨空腹时。打开鸽棚,用旗子(或长杆)轻微驱赶,让它们起飞。
控制时间,只飞5-10分钟!一旦看到有鸽子表现出想落的苗头,或者时间一到,立即吹响喂食信号,并迅速将食槽放在它们能看到的地方。鸽子听到熟悉的开饭信号,又会饿着肚子,会迅速落入棚中。立即奖励它们美食(如小种子、花生等它们爱吃的),让它们形成“飞完马上回来=有好吃”的强烈条件反射。
关键:宁可飞的时间短,也绝不能再次让它们乱落。这次成功的训练会覆盖之前失败的记忆。
3、逐步增加飞行时间:如果连续几天短途飞行都很成功,鸽子都能迅速进棚,那么每天可以适当延长飞行时间2-3分钟,循序渐进地增加到30-40分钟。一旦再次出现乱落苗头,立即退回上一步,缩短飞行时间。
4、其他辅助技巧和注意事项:
混飞带动:如果棚里有成熟、飞行习惯好的老鸽,可以让幼鸽跟着老鸽一起家飞。老鸽的归巢性和飞行纪律性会很好地带领幼鸽。
选择家飞时机:最好在清晨和傍晚训练。中午天气热,鸽子不爱飞,也容易乱落。刮大风、下雨、有雾的天气不要强制家飞。
清理落点:检查鸽舍周围的环境,清理掉它们之前经常落脚的地方(如邻居屋顶、树枝),如果可以,设置一些障碍物(如反光带、风铃)让这些地方变得“不受欢迎”。
保持耐心:不要因为心急而一次性放飞太久。幼鸽的训练是“进一步,退半步”的过程,耐心比任何技巧都重要。
总结一下处理流程:立即禁飞→调整饲喂方式(定时定量,保持饥饿感)→健康检查→站棚训练→选择饥饿时短时强制家飞(5-10分钟→鸣哨唤回并立即奖励→成功后再逐步延长时间。
通过这套方法,绝大多数乱落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记住,核心就是“控制欲望,建立条件反射,循序渐进”,祝您训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