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鸽友笑称现在的鸽子都是太阳鸟,不少鸽友觉得自家鸽子在晴天比赛还行,但一遇如阴天、雨天、夜行等情况归巢就差。若是飞千公里或者超远程,没点家底的根本不敢放,基本都丢。那除了血统天赋这些没法改变的,鸽主能够做点什么来提高自家鸽子的适应能力?还真有,这就是特种训练。
这里的特种训练,不是指对一些特殊用途的鸽子所进行的训练,如通讯训练,负重训练,而是从比赛的实际出发所进行的训练,主要有一下几种:
1、阴天训练
阴天会严重影响赛鸽归巢,有的鸽子晴天能飞1000公里,阴天训放100公里都可能丢失。虽然有些鸽子天生适合阴天飞行,但大部分鸽子需要通过训练适应。训练方法很简单,经常在阴天把鸽子送到5-10公里处放飞,让鸽子养成阴天飞行的习惯,这样比赛时遇到阴天,就能从容应对。
2、雨天训练
雨天飞行对鸽子羽质的抗雨性有要求,这虽有先天因素,但也和饲养管理有关,更关键的是要通过训练让鸽子有雨天飞行的胆量。1986年上海到西宁2000公里比赛的冠军鸽主,就是每逢雨天都让鸽群绕棚飞行,时间久了鸽子就习惯雨天飞行了。长程和超长程比赛难免遇到恶劣天气,坚持雨天训练会有明显效果。训练方法和阴天一样,不过遇到雷雨就要停止,避免鸽子受伤。
3、夜飞训练
夜飞训练目的是使赛鸽在比赛时增加飞行时间,夺取好名次。鸽子和其他鸟类一样,生活习惯是白天飞行夜晚休息,但经过训练,赛鸽也会习惯夜飞。习惯夜飞对参加长程和超长程比赛是很有益的。如一羽赛鸽,天亮起飞,夜晚就找“旅馆”过夜,如参赛鸽夜晚还能再飞1~2小时,对提高它的成绩很有利。
鸽子不习惯夜间飞行,所以做这种训练首先要从改变鸽子的生活习惯着手。其办法是在白天用百页窗或布把鸽舍遮起来,不让光线照射到鸽舍。但在上午还是要打开窗户,让阳光照进来,并保持良好的通风,同时每天要放飞一次,给鸽子做户外运动。鸽子能够习惯于在光线暗淡中生活之后,时间久了,也就能适应在黑暗的条件下飞行。
开始训练时,先在日落后天色微暗的时候,把鸽子捉离鸽棚,距离鸽棚约1公里放出,以后逐渐增加。训练几次以后,可以在天色更暗一些时放飞,等到鸽子已经适应时,再在晚上放飞。为了使鸽子在晚上容易找到返回的目标,鸽棚可开电灯,但在鸽棚外绝不能开电灯。还有鸽子放飞时是空肚子的,所以要在鸽棚里备好水、食,以便给归巢的鸽子采食、饮水。
夜飞训练还要尽可能选择障碍物较少的路线,因为鸽子夜飞时都是低飞的,很容易撞在电线杆等障碍物上。若选择有月光的夜晚进行这种训练,成功率较高。要训练出一羽夜行鸽,只需要经过几个月时间。夜飞训练的目的只需要在比赛中比其他鸽子多飞几个小时,这自然不需要很高的要求和很长的训练时间。
4、宿夜训练
长程和超长程比赛中,赛鸽常会在异乡过夜,所以赛前要训练鸽子的野外宿夜能力。训练方法是,先让鸽子经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训练,之后在夜晚把它们送到50公里以外的地方放飞,大部分鸽子会在放飞地栖息一夜,天亮后飞回家。
这种训练和夜飞训练看似有矛盾,只要先进行宿夜训练,再做夜飞训练,鸽子就能学会两种本领。要注意控制放飞距离和时间,别让鸽子在暮色中归巢。放飞地点选农村平坦野地最好,远离住宅楼房和山林,防止鸽子飞进有灯光的楼房,或被山林里的老鹰袭击。
5、断水训练
鸽子一天不吃食还能正常飞行,但一天不喝水就会影响健康,几天不喝水甚至会危及生命。不过经过断水训练的鸽子,在缺水时比没训练过的更坚强,比赛成绩也更好。上海有位鸽友用断水训练的鸽子,获得了放疏勒河两千公里归巢的好成绩,这是断水训练鸽子的较远放飞记录。
训练方法很直接:把鸽子关在棚里,先断水一天,等它们适应后,再断水两天。一般来说,鸽子能承受两天断水,这对远程比赛来说已经足够。比如1991年上海放飞哈密的比赛,第一天就要飞越戈壁滩,没经过断水训练的鸽子,要是一天飞不出戈壁滩,找不到水就容易中途死亡。
6、不同地形训练
高山的强磁场会影响鸽子辨别方向,深山峡谷会遮挡鸽子视线,沿海、河流区域的大水和强气流,也会给鸽子归巢带来困难。为了让鸽子在各种地形下都能准确归巢,需要在盆地、高原、沿海、河流、湖泊、山涧峡谷等不同地形区进行放飞训练。
当然,不可能在所有地形都训一遍,大家可以根据比赛的赛程,提前了解比赛路线经过的地形,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应训练,这样能快速看到效果,对比赛帮助很大。
最后要提醒大家,中短距离竞翔和长程、超长程竞翔的训练重点不一样。中短距离训练,要在100公里左右的距离多次定向训练,让鸽子熟悉路线,比赛时能快速归巢;长程尤其是超长程竞翔,重点要放在训练鸽子的野外生存、过夜能力,以及应对各种恶劣天气的能力上。只要根据比赛类型选对训练方式,坚持下去,鸽子的比赛表现肯定能有所提升。